据经济之声《天下财经》报道,家政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,涉及老人、儿童、双职工家庭、残障人士家庭等生活质量问题,对增加就业、改善民生、扩大内需、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,是一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事业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、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,家政服务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的爆发式增长。如何破解?民众充满了期待。《失衡的家政服务》第一篇:巨大的供需缺口因何而来?
为什么一些家政服务员服务质量不高,还能不断跳槽“涨工资”?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巨大的供需缺口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提高、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,家政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,北上广深等很多城市的家政市场已经是卖方市场。尤其是逢年过节,家政服务员一人难求、金牌月嫂薪酬早已经超过万元。
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郝福庆这样形容:家政服务是“需求撒开腿,供给跟不上”。有研究表明,国内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总规模在2015年就已经突破1万亿元,而且以每年30%的速度增长。可见这个缺口有多大!
以北京为例,北京家政服务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,而家政服务员缺口超过百万人。这个缺口,不仅仅是数量不足,更是质量不高。
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:“就是供给队伍的数量,包括素养、技能都是明显与需求不匹配的。”
家政服务的供给质量良莠不齐。社会上有一种“三不清”的说法,就是“阿姨技能说不清、雇主需求说不清、家政公司两边都不清”。由于这些不清楚,一些雇主只能一个一个家政服务员去试,费时费力费钱,好不好,靠运气。一名家政公司工作人员的评判标准更是简单,主要是见面说几句:“每个阿姨她干得了干不了,坐在这儿说几句话我们就知道差不离。”
或许,对于一些家政公司工作人员来说,多年察其言观其行,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。但是对于雇主来说,却是心里打鼓。这种供需双方判断标准的不匹配,又反映了家政行业建设的滞后和职业化标准的缺失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院长杨根来举例说,“整个养老服务业正处于一个发育期,市场不成熟,对人才的关注还没有那么强烈,他们还没有找到生存发展空间的时候,她不是最迫切、最关键的要素。”
在这样的背景下,家政行业成规模的市场主体,又是一个很大的缺口。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,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家政服务企业只占家政服务企业总数的22%,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,组织化程度较低。没有像样的企业,需求者打电话都不知道找谁。现在很多都是供需双方私下形成这种交易,缺乏监督,标准、质量也就难以保障。